特朗普没想到前海吉安,竟只有普京总统懂他的心酸和压抑。
和诺贝尔和平奖失之交臂,属实是特朗普的一大心病。普京看到新闻的第一时间,肯定了特朗普的“功绩”。听到普京的话,特朗普再也绷不住情绪,语重心长地道了声谢谢。
当地时间10月10日,普京表示,为解决旷日持久的地缘危机,比如加沙危机,特朗普做了很多事情,他的努力值得被看见。这次普京公开肯定特朗普在解决地缘危机上的“功绩”,对特朗普来说是一次心理慰藉,也让他可以在公开场合稍微体面一点地缓解那颗“错过诺贝尔和平奖”的心病。

当谈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里娜・马查多时,普京称她没有为和平做一丝贡献。这不仅是顺带打一枪,更是为马杜罗“护航”。普京与马杜罗的关系密切,俄罗斯视委内瑞拉为其在拉美的战略伙伴。2025年5月,普京与马杜罗签署了为期10年的战略伙伴协议。相反,马查多是马杜罗政权的主要反对派。普京称马查多“没有为和平做一丝贡献”,其实也是在为马杜罗作辩护。
普京说了一大串地缘政治的高论,特朗普只听进那句“他的努力值得被看见”,这句话像久旱逢甘露前海吉安,既抚平了他错失诺奖的心结,又给他找回了久违的“被世界承认”的感觉,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平台上转发普京的发言视频,并配文:谢谢你,普京总统!
有趣的是,因没有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特朗普,挪威政界正异常忐忑。目前挪威已经进入到了戒备状态,担心遭到报复。挪威如此紧张,也恰好说明他们心里明白:特朗普的“报复”不一定炸桥,但一定能炸翻舆论场。

那么,诺贝尔和平奖没给提出加沙问题20点计划的特朗普,也没给带领船队为加沙送人道主义支援的环保少女,却给了委内瑞拉反对派。这是为何?换句话说,评选标准是什么?
从表面上看,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写得很堂皇——授予为促进和平、增进各国友好、裁减军备、推动国际合作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或组织。
但从历史实践看,它在意的往往不是“谁真在维护和平”,而是“谁代表了评委会希望世界的走向”。换句话说:这奖评的是政治立场前海吉安,不是现实成果。
特朗普提出了“加沙20点计划”,确实在促进了以色列和哈马斯问题的解决,但他是个“极具争议的政治体”,评委担心被骂,因此干脆不碰。
而环保少女格蕾塔·通贝里亲自带队去加沙送人道主义物资,还因为抗议以色列行动,被以色列带走“羞辱”,就事论事,她做的这些,比不少嘴上喊“和平”的政客要真诚得多。
但问题是,她的立场触碰了西方舆论的敏感点。她公开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,甚至用“种族灭绝”这种词,对挪威、美国那一派的政治氛围来说,太刺耳了。

换句话说,她选错了方向,如果她是去乌克兰送物资,那奖可能早颁了。但她去了加沙,那就成了“异类”。因此,不是她没做事,而是她做的事——让那些“评奖的人”不舒服了。
从特朗普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,到通贝里亲赴加沙的人道主义行动,别管出于什么目的,他们确实是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“和平”的含义。可诺贝尔奖最终落在委内瑞拉反对派手里,这说明“和平”从来不是评委会眼中的唯一标准。
有时候,奖项不只是奖功,更是一场政治态度的宣示。谁被看见,谁被忽略,本身就是答案。诺奖评委会没选谁,其实比选了谁更耐人寻味。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